发布时间:2025-06-17 21:52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榜样的力量璀璨人心,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点燃内心的火焰,指引我们追逐梦想的方向。聚信社区青年宣讲团一直致力于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挖掘那些震撼人心的动人故事。
近日,聚信社区第17期青年讲堂在党员活动室如期举行,本期活动带我们走进非遗传承人肖遥的故事。
本期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首先,由主持人周佳连同学上台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旨,以及介绍了邀请到的本次分享嘉宾——金科同学,随后在主持人热情的开场发言下,本次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同学们热烈的鼓掌中,分享人开始分享本次主题主要人物肖遥。
在湖南常德桃源县,有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她叫肖瑶。这位90后姑娘用青春和汗水,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描绘出一幅璀璨的锦绣画卷。
一、缘起:与非遗的双向奔赴肖瑶自小研习美术,大学攻读湘绣专业。2020年,临近毕业的她偶然得知,被誉为“湘绣之魂”的桃源刺绣,因传承人匮乏,众多古老针法濒临失传。那些色彩饱满明艳、蕴含巫傩文化精髓的瑞兽纹样,仿佛穿越千年,叩击着她的心扉。那一刻,她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做桃源刺绣的“打捞者”。同年4月,她成立湖南省齐绘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拜师国家级湘绣大师柳建新、桃源刺绣专家罗巧莲,一头扎进古老技艺的深海。她走村串户收集老绣片,在古籍中探寻针法奥秘,让沉寂的桃源刺绣,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微光。
二、坚守:在磨砺中淬炼成钢创业之路,荆棘密布。为复原传统绒绣技法,她创作《桃源唐狮子戏牡丹》时,大拇指被绣针刺得密密麻麻全是孔洞。每一次下针,都是皮肉之痛与匠心的较量。但她咬牙坚持:“针尖穿过的不仅是布料,更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团队初创时,10人团队多为院校毕业生和周边妇女。她带着大家白天刺绣、夜晚学习,从基础针法到文创设计,一步一个脚印。2024年,她开设学生班,13名小传承人用稚嫩的双手,绣出非遗的未来。市场的质疑也曾让她动摇。有人说“传统刺绣卖不上价”,有人笑“非遗是老古董”。但她始终相信:“时间会给坚守答案。”她带着作品参加全国展会,与高校合作开发IP形象,让桃源刺绣从深山走向全国舞台。如今,公司成为湖南工艺美术协会单位会员、湖南省科普基地,助力梨子岗村成为“省级非遗示范村”,连续三年获“乡村振兴特别贡献单位”。
三、破圈:当古老技艺遇见现代美学“如何让非遗活在当下?”肖瑶一直在思考。她秉持“技艺传习、形式创新”理念,让传统纹样融入现代生活。与清华大学合作设计的民宿IP表情包,在社交平台走红;开发的刺绣体验课程,走进北正街小学、中南大学等数十所院校,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千年文化。她的作品《共生桃源》获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奖项,《桃源唐狮子戏牡丹》摘得“神工杯”金奖。更令人振奋的是,她入选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初评,让桃源刺绣站上国家级舞台。
四、绽放:让文化星火成燎原之势从央视到人民日报,从微博热搜到学习强国,肖瑶的故事被52家媒体转发,成为“Z世代”传承非遗的标杆。但她没有止步——组织百场刺绣体验活动,开展科学种植培训,带领村民用“指尖技艺”撬动“指尖经济”。
如今,肖瑶的公司面积达1200亩,累计培养传承人超百人,组织公益教学近千小时。她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让桃源刺绣从“养在深闺”到“花开遍野”,更让乡村在文化振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站在时代的潮头,这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用针线编织着文化自信,用青春诠释着使命担当。她是桃源刺绣的“绣娘”,更是乡村振兴的“织梦。
活动接近尾声,金科同学对本次青年宣讲进行了总结。非遗传承人的告诉,告诉我们非遗传承深感责任重大。传承非遗,要坚守初心、精进技艺,更要结合时代创新,吸引年轻人,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随着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满怀着热情与期望,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到来。相信聚信社区青年先遣团将会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多样、更精彩的活动形式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继续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携手前进,书写更加灿烂的青春篇章!
下一期聚信青年讲堂,我们再见!(文字|周天凤 图片|张智慧 李佳颖 编辑|陆柏熹 一审|刘鹏 二审|杨金美 终审|朱梦洁)